励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励志小说网 > 续命丹 >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收局四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收局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待他们都走后,木槿才把店门合上,靠在门板上平复心绪的她,其实后背早已浸透汗水。

又等了一会,确定朱慎不会去而复返后,她迅速去推开压住地下室入口的书案。

方言的胸口被刺了一剑,伙计见木槿,忙起身道,“我已上过药,血也止住了。”

木槿确定没有继续出血后,让伙计去端水,以伤口的严重程度,方言夜里肯定会发热。

哪怕伤的很重,方言依然咬牙硬撑着,没有昏迷。

见到木槿,他毫无血色的唇动了动,“多谢相救。”

“你怎会伤得这样重?”木槿没想到多年后再见他会是这番光景。

“我现在是石封的门客,若再相遇,你就当不记得我。”

木槿点点头,“他们为何追杀你?”

“我的线人暴露了,与我接头的时候被朱慎设了埋伏”方言答。

见他说话实在费力,木槿忙端水给他润了润喉咙,“你先休息,待过了今夜,再与我说细节也不迟。”

方才木槿和朱慎的一番交锋,方言在地下室听得一清二楚,猜想朱慎不会再回来后,因身体失血过多不堪承受的他听话的闭上眼休息了。

木槿却一刻都不敢懈怠,方言入睡才一会,身上便开始发热,她忙让伙计用水给方言擦拭降温。

经过一夜的擦拭和喂水,天刚蒙蒙亮,方言身上的热才终于退下去。

天亮后书店必须正常营业,不然会引来朱慎的怀疑。

不得已之下,木槿和伙计趁着店里其他人还未起,把方言扶去了木槿在后院楼上的卧室。

建邺书店后院附楼和洛阳书店一样,是一栋二层小楼,一楼是星火课堂,二楼则是木槿的卧房和陆显偶尔用来休息的房间。

方言醒来的时候,外面天光大亮,木槿正在外间忙碌着。

听到内室的动静,她忙进去,问“你身上还有没有哪里不适的?”

方言看着陌生的环境正在发愣,不由自主地问“这是你的闺房?”

知他敏感,木槿笑回,“这只是我偶尔小憩休息之所。”

顿了一下,她接着说,“你就放心住下吧,有什么需要只管提就是。”

方言看着女性特征明显的内室,确实有一瞬间不自在,不过他知道朱慎肯定还在外搜寻他,所以也没有矫情。

不多时,伙计带来了一点红枣小米粥。

方言让伙计扶着他坐起后,靠在床头上把小米粥都用完,然后细细向木槿解释他受伤的细节。

他当初和石封一起来江东后,第一件事就是替石封寻找合适的庄园。

后来收到曹壬的密信知道北方生变后,他当机立断找到了陆歆。

杨氏入主荆州后,就会马上接管扬州甚至整个江东。

为了能接管得更顺利,杨氏肯定会和朱氏联手,届时,最先遭殃的就是陆氏和与陆氏关系亲密的姻亲。

为此,陆歆早已和魏、姚两家的家主做好计划,一旦荆州沦陷,他们会把族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魏源的护送下渡江北上,一部分则退回各自的乌堡内坚守。

因此,三大世家在明面上的所有产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处理掉,方言就是为此联系上陆歆。

石封卖了冀州的别墅庄园后,身上资产并不多,听说徐门客想替他买下陆氏在会稽的茶山和庄园时,他惊讶地问,“莫非陆侯想便宜送我?”

方言笑回,“在下已替家主争取到了赊账的机会,家主只需和陆侯签订协议,在规定时间内付完尾款即可。”

赊账?竟然还有这等好事?石封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江东世家眼中还有这等信誉可以用。

方言向石封解释,杨氏很快就要占领江东,陆、魏、姚如今不尽快处理资产,待到北方世家到了江东,肯定会和杨氏一起瓜分田产。

所以,与其到时候被抢,不如提前处理掉,以后再慢慢筹谋。

对陆歆这个人,石封还算了解,毕竟二人曾同朝为官数载,方言的这番解释他也没有怀疑。

只是一下子签下那么多田产庄园,他有点担心以后还不上,他现下根基不稳,非常害怕被江东世家排挤。

方言见石封犹豫,接着劝说,“家主如今把陆氏和魏氏的田庄买到名下,待北方世家大量涌入江东,你再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不用等五年,三年内就能付完陆魏两家的尾款。”

“北方那些世家真舍得来江东?”石封问。

闻言,方言笑道,“陛下肯定早就受够了那些世家,他们不想来也不行了,再者,家主也可以去信邀约故旧来此叙旧呀。”

石封一听这话,立即就答应陆歆付首付款签协议,并约定五年内付清尾款。

就这样,他买下了陆氏在会稽的所有田庄以及魏氏在吴郡的田庄,而姚氏的田庄则被沈氏买走了。

陆氏的星火书店全部卖给了沈沅,方言对木槿道,“再过几日,朱大夫人想必就会找你对接。”

星火书院的副院长是大儒旬维,所以杨氏不会动书院,毕竟颍川旬氏的名声太好,他动了书院,会被江东的世家看不起。

“你是在收购田庄的时候被朱慎发现了吗?”木槿问。

方言摇摇头,“我留了眼线在南安王府和朱氏的都尉府,这次是都尉府的线人和我接头时遭到了朱慎的埋伏。”

“好在当时我蒙着脸,只要养好伤再出去,朱慎就发现不了我,只是以后想探查消息会更难一些。”

几日后,果真如方言所说,沈沅主动到建邺书店找木槿对接工作了。

抑郁症完全康复后,沈沅把一个妾室生的儿子养在膝下,然后又很大方的给朱大公子纳了几房美妾。

去年婆母生病后,朱氏宗妇的管家权完全移交到她手里,如今江东朱氏的女眷都得唤她一声“大夫人。”

她和木槿对接好工作后,把书店门口挂了多年的陆氏族徽换成了朱氏的族徽。

木槿向沈沅行大礼,“多谢夫人照拂。”

沈沅不甚在意地笑笑,“这是萸妹妹的心血,我既有能力,就不会袖手旁观。”

杨氏在荆州刚站稳脚跟,洛阳的小道消息就被传到了荆州。

杨宪一听大家都在传他即将在江东称帝,一怒之下,干脆让杨章带四万大军顺江而下和次子杨充一起联手接管了扬州。

建业城的世家们还没回过神来,杨氏兵马就已兵临城下。

朱氏的主要兵力在广州,丹阳都尉也只能乖乖出城把杨氏迎进建邺城。

而杨氏进城后的第一件事,果真如方言所料,是迅速去包围陆、姚、魏江东三大世家在建邺的府邸。

不过,此时这三家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了几名家丁守着旧宅。

杨宪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气得大骂曹壬和陆氏,荆州得来的太容易,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不好的预感。

至此时,他能确定这一切是曹壬和陆氏早已预谋好的,可北方已然回不去了,那就只能按原计划留在江东。

洛阳都城,关于杨宪即将称帝的消息一直没停过,不过世家们还在观望,毕竟刚刚经历了一场围困,如今的他们变得更加谨慎了。

兴安三年冬至,北方传来消息,有一支神出鬼没的羌人队伍,专门洗劫世家乌堡,短短几天内,琅琊王氏和琅琊诸葛氏的乌堡就被洗劫一空。

消息传至洛阳,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世家朝臣们催陛下快去剿匪,以免引朝堂上下恐慌。

曹壬回复他们,“如今北境战事未歇,平匪乱之事实在力不从心。”

朝臣又言,“邺城军和清河王军也可以抽去平匪乱。”

曹壬回,“这两支军队刚刚和崔氏叛党交战,也是有心力不足。”

世家们总算是知道了,反正抢的不是国库,皇帝不打算管羌人如何洗劫世家了。

冀州军投降后,清河崔氏一党被皇帝毫不手软的处决了。

冀州军被重新收编后,分了一万给清河王,剩下两万多则交给了江澈,江澈已经是新的冀州牧。

对皇帝这一系列决断,世家们就算不满,也无人敢反对。

因为他们手中兵马本就不多,且都是如当初的西郊大营一样,全是些无心开战的世兵。

如今有羌匪入侵,他们还得留兵力守卫乌堡,所以每日在朝堂上听陛下颁布了一项又一项新的任命书,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是夜,陆萸问曹壬,“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既不做事又舍不得走,要不要我帮你解决?”

“怎么帮?”曹壬问。

“女医署的女医经常给世家女眷问诊,女人胆子小,吓唬一下估计也是有用的”陆萸狡黠一笑。

“还是阿萸聪慧,我都没想起这茬”曹壬夸赞着,伸手去解陆萸的衣襟。

陆萸脑中正想着该怎么吓唬那些人,感受到他温热的手掌覆在胸前。

她忙按住他的手,羞红着脸开口,“明日我有要事需要安排,今夜就早些睡吧。”

“你不是想生孩子吗?这才多久就没毅力了?”曹壬手上的动作没停,笑看着她反问。

未待她回答,他一个翻身,整个人覆在她身上,然后用吻封住了她想要说出口的话。

很快,帷帐中传出一串羞人的娇,吟声。

转眼间,迎来了兴安四年春,二月韶光好,春风香气多。

杨氏占领建邺城后,迅速带兵包围了南安王府,于兴安四年一月拥立南安王世子为帝,史称南魏帝,世子妃杨琇莹为皇后,杨宪为丞相。

仅过了三个月,兴安四年四月,南魏帝主动禅让。

杨宪在建邺称帝,建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元初。

杨宪称帝的消息传至大魏皇宫时,陆萸正在书房内听柳如筠汇报女医署去年的账目。

“隋?确定是隋朝?”陆萸长大嘴看着曹壬。

消息是曹壬退朝后亲自告诉她的,他很好奇陆萸前世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他点点头,“年号和朝号都改了,想来最近会有很多世家南渡,你听过这个字?”

陆萸愣了许久才回过神,点点头,“在我前世的历史中,确实是弘农杨氏终结了几百年的混乱,建立了隋朝。”

曹壬听后,叹道,“看来,两个时空不只有一次重叠,万幸的是,这里没有八王之乱也没有五胡乱华。”

“你真打算放任那些世家南渡了?如此,朝中会不会缺人?”陆萸问。

“那些世家南渡后,朝廷可以借此机会精简人员,至于人才,再招纳就是,不用担心。”

曹壬一脸信心满满,陆萸也就没继续担心。

羌人几个月内时不时洗劫世家乌堡,再加上女医署不断吓唬女眷们后,终于有世家坐不住了。

沈玉之前应陆萸的邀请去邺城星火书院授课,后来看时间还够就去了冀州其他书院,谁知遇到冀州军作乱,他被困在了冀州。

后来平乱结束后,洛阳被围困,他又留在了邺城,如今,眼看局势稳定,他才从邺城回到洛阳。

对羌人神出鬼没这事,有一些世家依然抱着怀疑的态度,听说沈玉回到洛阳,立马派人去沈宅打听真假。

而沈玉对他们好奇的事知无不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都告诉了他们,甚至连乌堡被抢劫后的惨状都描述得有有如亲眼所见。

满足过他们的好奇心后,沈玉还言北方不安全,他要尽快回江东了。

北境战事迟迟未歇,洛阳的西郊大营已随杨三郎的离去形同虚设,也不知道陆烈会不会抵挡不住让鲜卑氏打到洛阳。

在大隋建朝两个月后,北方的世家开始准备南渡投靠杨氏去了。

他们此时对杨宪信心满满,只等着隋壮大后,可以一鼓作气北上收复北方。

这次南渡的世家有,琅琊王氏、杜陵韦氏、闻喜裴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清河张氏、河东柳氏,他们争先恐后地南渡,就怕去晚了不能在新朝争得好官职。

特别是以承恩侯为首的陈郡谢氏,哪怕皇后出自谢氏,他们也一刻都不想留在洛阳。

原本颍川萸氏有些犹豫,待看到忠义侯夫妇也随陈郡谢氏南渡后,就没有犹豫跟着去了。

忠义侯谢洐是和沈玉一起走的,他倒不是真怕北方沦陷,而是想到那么多世家都去了江东,他打算去江东大赚一笔。

之前陆、魏、姚三家处理资产的时候,他偷偷买了很多铺面,如今正好可以高价转卖。

世家南渡,带走的不只是人,还有世家手中的很多资源,眼看朝会时,太极殿少了一半的人,帝师郑荃焦虑不已。

曹壬却安慰他,“再过一阵,待他们在江东稳定下来,朕会颁布诏令招纳天下英才。”

“臣认为,南渡之人过几年还会回来”萧奇道。

那些人就是墙头草,哪边有利益哪边倒,如今看杨氏如日中天又被羌人吓唬,才会头脑发热南渡,过几年江东乱起来,肯定又要急哄哄的回来。

曹壬听后笑回,“朕并非容不下他们,只是想让他们腾出点位置给朕而已,有个词叫过时不候,待他们北归之时,早已时过境迁。”

曹壬此言一出,在场的朝臣又是一惊,他们知道陛下说的腾出位置肯定不是说朝中的官职。

果不其然,两个月后,羌人洗劫了那些南渡世家的庄园,这次陛下没有放任羌人作乱,而是派了冀州军去剿匪。

短短半年的时间,所有南渡世家的庄园全部被冀州军抢回,并重新登记归朝廷。

而朝廷在收回这些庄园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被世家囊括在庄园下的隐户全部重新登记在朝廷的户籍册,奴籍者则全部脱奴为民籍录入户籍册。

兴安四年七月,东海王年老不支,临终前主动请奏除国。

奏章中言:东海王封地兵将与杨氏逆贼交战后死伤惨重,已无力守卫东海封地,如今朝廷正是困难之时,他愿意除国,并将封地一应用度还给朝廷。

曹壬看过奏章后落泪同意了东海王的请奏,并为他办了盛大葬礼。

东海王世子曹盛则被封为义勇公,领东海封地剩下的一万多将士和西郊大营未追随杨氏而去的残兵一起驻守洛阳西郊。

总之,魏兴安四年和隋元初元年,南北朝廷都很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